中央气象台降水相态及积雪预报产品为服务提供支撑

11日全国天气会商后,中央气象台就已联系河南、湖北、江苏、安徽等此次降雪可能影响到的省份及时启动了加密观测,为进一步掌握各地雨雪天气的实况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 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符娇兰介绍,基于模式后处理输出的降水相态预报产品可提供逐24小时全国范围内雨、冻雨、雨夹雪和雪等分布情况,同时,利用统计方法建立的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的相态预报产品也为此次过程的降水相态预报提供依据。

天气预报未来发展主要靠数值预报的进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应运而生。所谓数值天气预报,就是使用描写大气运动的数学物理方程,用计算机算出未来的天气形势。数值预报是提高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基础。[2]如今,数值预报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模式是数值天气预报的灵魂。所谓模式就是做预报时使用的一套计算公式。要找到合适的模式是非常不容易的。实际上,我国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利用高性能计算机进行的数值预报是现代天气预报的核心。我国正在系统开发自己的数值预报模式,但这个模式还不成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CIMISS全球观测数据完整性大幅提高

目前,我国从世界气象组织全球通信系统(GTS)接收的观测数据兼有TAC(字符编码)和BURF(表格驱动编码)两种格式。近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现了两种数据格式的实时整合入库,使得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全球观测数据完整性大幅提高。[3] 整合后的全球气象观测数据已实时提供业务应用,在我国大气再分析、全球网格化气象数据产品研发、全球海表温度融合产品研发等工作中效果明显。

高精全球气候模型有望改善天气预报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夏威夷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利用他们开发的高解像度全球气候模型,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再现了20152016年发生的平流层赤道准两年周期性振荡(QBO)的崩溃。[4]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使用更精确的模型,可能提前至少一个月或更长时间预见到观测史上第一次QBO崩溃。此外,即使在QBO崩溃这种史无前例的情况下,亦可通过该模型的预测改善季节预报。研究成果发表于23日的美国《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

天气预报服务的时间用语

白天:08--20时(北京时,下同);夜间:当日20--次日08时凌晨:03--05时早晨:05--08时;上午:08--11时;中午:11--13时;下午:13--17时;傍晚:17--20时;前半夜:20--次日02时;后半夜:次日02--08时。

预报时效是天气预报的有效期限。短时天气预报——是指时效在0-12小时的预报;主要依据雷达监测、卫星探测信息,对局地强风暴系统进行监测,预报未来的天气动向。短期天气预报——是指时效在3天以内的预报;预报未来3天的天气情况。预报的主要要素有:天空状况(晴、多云、阴天)等、天气现象(雨、雪、霜、雾、雷电等)、风向风速、最高最低气温等。中期天气预报——是指未来3天以上到10天或15天的天气预报;包含一周天气预报和十天天气预报。主要内容有:气温、降水趋势以及主要天气过程等信息。[5]

参考文献

[1] 中央气象台积极应对大范围雨雪天气 降水相态及积雪预报产品为服务提供支撑 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8zt/20180104/2014072109/201801/t20180104_459465.html

[2] 媒体回顾天气预报发展历程:从占卜到科学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8-22/4124130.shtml

[3] CIMISS全球观测数据完整性大幅提高 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kj/2011xkjdt/201801/t20180122_460742.html

[4] 高精全球气候模型有望改善天气预报 http://www.stdaily.com/index/h1t18/2018-02/06/content_634500.shtml

[5] 天气预报中时间用语和预报时效 http://www.weather.com.cn/tianjin/tqyw/09/25833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