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说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当代最伟大的汉学家,一代通儒。[1]
饶宗颐出版过60余部著作,3000万言。在他身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位系统研究殷商贞卜的学者,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第一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诸于世……他曾把自己的著述归纳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在中国音乐史方面他也建树颇多,是一位资深的古琴家。其研究成果《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是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2]
2009年《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在大陆出版,共计十四卷二十册,超过一千二百万字,包含专著八十余种,论文一千多篇。学者称其“业精六学、才备九能”,他则以“天地大观入吾眼,文章浩气起太初”这样气势磅礴的对联,来表现其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
长年在外讲学,使得饶宗颐“名声在外”,荣誉等身,1962年就获得了有汉学界诺奖之称的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但似乎国内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少,当然他也从来不在乎。有人当面称颂他是“大师”,饶宗颐笑言:“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记者注)。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2]
季羡林倡导“天人合一”,饶宗颐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事业,要以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我们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的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活得久,有时候会让人忘了他传奇般的学术成就,而把时光当成关键词。曾经有记者采访饶宗颐,跟他握手时觉得手温暖有力,就问他是如何养生的。
不过,真正的大师就是大师,饶宗颐的回答也和养生节目的那些“大师”不一样。饶宗颐笑着说:“我是坐在葫芦里。”这源于元代诗人的一句话,“一壶天地小于瓜”,清静达观、身心愉悦,自然长寿。
参考文献
[1] 今天,这位与钱钟书、季羡林齐名的大师走了 http://www.sohu.com/a/221226382_788170
[2] 饶宗颐:命里注定做学问,不敢当“大师” http://zqb.cyol.com/html/2018-02/07/nw.D110000zgqnb_20180207_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