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抗震规范》前言

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以下简称“原规范”)的修订工作。[1]本次规范修订在总结近年来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的要求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已作废,新版GB 18306-2015[3]的规定,对原规范进行了系统的修订,期间广泛征求了业内外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同时适当吸取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抗震经验。

修订后,本规范由九章、一个附录构成,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地基和基础、桥梁、隧道、挡土墙、路基、涵洞等的抗震要求。较原规范变化主要有:

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有关规定,修改了地震作用的表述方法,用地震动参数代替地震基本烈度作为表征地震作用的主要形式。

2.增加了“基本规定”章,对公路工程抗震设防目标、设防标准、地震作用、抗震设计的要求及基本的抗震措施做出了系统的要求,突出了“概念设计”的理念。

3.调整了公路工程构筑物的抗震重要性分类和设防标准的规定,提出了对于生命线工程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适当提高抗震设防等级的要求。

4.增加了液化土的判别及处治措施的内容。

5.提出了桥梁两水平设防的设计要求和方法,增加了桥梁延性设计和减隔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6.增加了一些成功的抗震设防措施,并尽量使其与地震作用相对应,提高规范的可操作性。

主编单位: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长安大学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规范目次

本规范由九章和一个附录构成,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基和基础、桥梁、隧道、挡土墙、路基、涵洞等的抗震要求,附录A 地震土压力计算。

隔震技术

2014年起,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文指出,各省、自治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需有序推进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确保工程质量。随后甘肃、新疆、青海等地震高烈度地区对使用隔震技术做了强制规定,凡是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地区及地震灾后重建的4层至12层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医院医疗用房、幼儿园、机场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必须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进行设计。[5]

隔震技术是在不改变原建筑设计方案的前提下,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安装支座作为隔震层。隔震支座竖向刚度和承载力很大,水平刚度却很小,且具有很强的水平变形能力。同时它还具有恰当的阻尼和稳定的弹性复位功能。

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http://www.cea.gov.cn/publish/dizhenj/465/527/528/20120216093821109166053/index.html

[3]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 http://www.bjdzj.gov.cn/bjdzj/resource/cms/2016/08/001.pdf

[4]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工程抗震规范》英文版的公告 http://zizhan.mot.gov.cn/zfxxgk/bnssj/glj/201407/t20140730_1658408.html

[5] 中国用火箭技术研发抗震神器 可抵消80%地震能量 http://tech.huanqiu.com/science/2017-09/1127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