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网络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之后,“共享停车”也来了。近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各自的地方停车管理条例或规定中提出,鼓励发展“共享停车”模式,允许一些单位或个人将专有停车位对外开放,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分时出租,既增加收益,也方便他人。不过,业界人士认为,这一新模式要想发展壮大,还需要政府和社会进行多方统筹。[1]
2016年下半年,上海市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政府机关、医院和高校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保障内部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应将内部停车设施错时对外开放,率先落实停车共享责任。2017年7月份提交北京市人大审议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草案)》则提出,个人或单位可以开展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居住小区在满足本小区居民停车需要的情况下,可将配建的停车设施向社会开放。广州也于2017年8月初将《广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草案)》在网上进行了听证。《广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草案)》提出,鼓励住宅停车场在满足本住宅区居民停车需求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自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中国停车业信息中心一位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智能停车”包括两个概念:物理意义上的智能停车,将传统停车场进行“智能化”改造;“互联网+停车”,即O2O停车软件应用平台,将分布在城市不同位置的停车场进行资源整合。由此催生出产业发展的两条路径:通过新建智能停车场以及立体车位提供增量,实施重资产发展;提高原有车位的利用率盘活存量。
2017年以来,不少智能停车企业倒闭。从事智能停车业务的企业ETCP创始人谭龙认为,在智能停车O2O创业公司中,ETCP是为数不多“活”过来的企业,一个诀窍就是“做重”。“过去4年,ETCP跑马圈地覆盖了几千个停车场。这些线下重资源成为后来者难以突破的壁垒。”谭龙表示。[2]
共享停车被普遍认为是戳中民生痛点的共享真需求,主要有三种模式。[3]
第一种是针对停车场车位的共享,比如ETCP、PP停车、停简单等平台,这种模式发展很快,但被诟病其实质是“租赁经济”。
共享停车的第二种模式,是个人对个人的分享,这种模式被认为更接近共享的本质,但发展速度很慢。丁丁停车,2015年3月上线,车位主首先要在自己车位装上丁丁的智能车位锁,然后把可出租的时间信息发到平台。而需要租车位的用户,在平台预订成功后,通过导航找到车位,再用手机蓝牙开锁。丁丁停车创始人申奥说,尽管很多种场景中停车需求都很强烈,但只有在写字楼旁边的小区推广,才能实现赚钱,因为这里获得新用户的成本最低。
政府介入,搭建平台,是共享停车的第三种模式,这种模式刚刚推出,能够破解小区割据,道闸难开的问题。2017年1月4日,杭州推出第一个市级层面的共享停车平台——“共停”,首批上线了7000余个闲置车位。这个项目由杭州市城管委牵头,杭州市钱投集团下属杭停股份打造,阿里巴巴下属蚂蚁金服提供支持。杭州市城管委市容秩序管理处副处长秦华透露,车位发布者、物业公司和平台的分配比例暂定是6:2:2。今后,杭州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位要全面开放。
在美国纽约,立体式停车场随处可见,其占地少、单位面积车位多的优势极其明显。另外,由于它拥有机械式自动升降的停车设备,使用这种设备大大减少了司机停车时间,存取一辆车时间不会超出2分钟。事实上,美国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停车位的数量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它们从被动增加停车位已经逐渐发展到主动引导上,通过改善土地开发强度和公共交通规划来控制用车、停车需求,收效十分明显。[4]
中小城市的停车问题有自身的特点,就近停车的习惯和需求远大于大城市,大型停车场、立体停车设施等并不适用,宜通过分散小型的停车安排加以解决,某种情况下路内停车反而是部分区域的主要方式。[5]
[1] 多地力推"共享停车"缓解停车难 协调存较大难度 http://finance.cnr.cn/gundong/20170817/t20170817_523904995.shtml
[2] 智能停车产业进入重资产时代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1/09/nw.D110000renmrb_20180109_2-01.htm
[3] 共享停车,能否真正解决民生需求痛点? http://news.sina.com.cn/o/2018-01-08/doc-ifyqinzt0293348.shtml
[4] 城市停车难 到底难在哪儿? http://news.xinhuanet.com/city/2016-12/27/c_129421880.htm
[5] 越是中小城市,越要重视停车问题 http://www.upnews.cn/archives/3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