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公共图书 |
BA公共电子书 |
BB公共音频 |
BC公共视频 |
黄心川:"三教合一"在我国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20170810)王阳明心学的人生意义(2019-11-06)
二千年中外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 ——陈寅恪对儒释道三家的"判教" (2016年09月22日)佛教靠老庄思想在中国发展(2012年08月02日)
陈寅恪先生对释家之"判教",可以归结到一点,即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所说的:"释迦之教义,无父无君,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不相冲突。输入之后,若久不变易,则绝难保持。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精要之点在于,他认为佛法之东来,必须经过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其所由来变迁之路也正是遵循的这一过程。其实这也是陈寅老对一切外来学说所持的基本立场。
1927年,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言里,曾有过关于中国文化特征的论述,笔者称之为陈氏的文化宣言。其中写道:"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於《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Eidos者。"所特别值得我们关注者,是寅老称"三纲六纪"的意义,在于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颇近似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儒家正是以这种最高的理想来塑造人伦关系和人格境界的。所以人格之美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是人生理想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寅恪先生看来,道教是一种最具有思想活性的宗教,其最大特点是,对其他的思想学说容易融贯吸收,而吸收佛教思想便是其显例。其次是对本民族文化之根的坚守,寅老以"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概括之。
宋代的新儒学,就是在儒释道三家的化分化合的搏击掀发中孕育而成。没有佛法的东传,便没有佛教的中国化过程;没有佛教的中国化的过程,便没有新禅宗的诞生。而没有新禅宗,哪里来的新儒学!因此对于秦汉以来中国思想史的流变而言,新儒学的诞生还不是"一大事因缘"吗?宋代新儒学的特殊贡献,是融会儒释道三家,而能自成一统。本来善于吸收他种文化成分,是道教的特点。但"此种遗业"被新儒家继承而达致"大成",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新浪佛学 http://fo.sina.com.cn/ 道教之音 http://www.daoisms.org/ 光明网 http://www.gmw.cn/